忙完一輪又一輪,十月尾的《先後天八卦演變與生活》講座之後,又忙於趕寫流年預測的稿件,經過多次校對錯字,流年預測稿件在十一月尾順利完成;寫流年預測與寫前者是完全不同,最難的部分就是容易寫錯字,個人覺得寫流年預測講義內容不算難,只需按照流年奇門遁甲盤有話直說便可;之後,又寫了這篇帖子。
說回《先後天八卦演變與生活》講座,當中最吸引大家想知的部分,相信是先天八卦如何演變畫成後天八卦,而講座另一部分,揭示先後天八卦演變過程所包涵的道理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。個人在鑽研玄學術數時,察覺古人每發展一套理論和學說,會觀察由某個因導致某個果的現象,然後將這現象的原因與結果的二元關係建立成理論,再跟據理論去制訂一個學說,如講座內容中我所繪製的其中一個圖:
但是,當後人想學習某一套學說的原理時,正如許多術數古籍,都忽略清楚說明如何建立此理論,大都純粹以「儀式系」方式寫下文字,跳過因果之間演變時的細節過程,使後人無從得知理論是如何建立及甚至其可靠性。
講座大部分是解釋先天八卦如何畫成後天八卦,看似是重點內容,但實質上,另一部分與生活關係才是真正的重點內容,為什麼這樣說?其實,這部分要讓大家明白術數與生活之間的關係,才能倒過來去理解先天八卦畫成後天八卦的方法;當然,在講座中不斷強調指出,坊間有些書籍所謂先後天八卦演變方法,大都是千篇一律,有些更在目錄上寫明是如何演變,但翻去那頁內容閱讀便發覺,都只是重覆地將先後天八卦講一片,結果也是長篇大論的易經內容,沒有真正地說明演變方法。
肯定地,我沒有乘坐時光機去找周文王,把先後天八卦演變方法追問究竟,只能靠自己從古籍中摸索答案,但個人十分堅持不可走人云亦云方式找答案,否則亦只會照樣抄襲易經,硬將後天八卦複製(clone)一次,草草地完結,說成是先後天八卦的「演變方式」。經歷長時間研究關於先後天八卦演變方法,終於找到一個答案,最能夠合乎古人發展玄學術數的原理,相比其他解釋方法更加完整,已於講座中詳盡說明,此文不贅。但個人亦提出了「儀式系」和「知識系」這兩個詞語,到底是什麼來呢?
儀式系的意思,是指人在解釋一些事物因果關係的方法時,例如首先觀察到某些事因,後來看見或得到什麼結果,憑這種觀察事件因果的二元關係,便訂立出一個理論;試簡單舉例子說明:食雞腳補腳,食豬腦補腦。可能有人食過雞腳之後腳痛好轉,又可能有人頭痛或處理煩瑣事導致傷神,而曾經食過豬腦後得到緩解或好轉,便將食雞腳與腳痛好轉產生關連,食豬腦與頭痛好轉產生關連,憑這個因果關連去建立成一個理論。儀式系就如圖中,純粹是某個「因」產生某個「果」的直接關連現象。
但個人發覺,在現今科學世界的知識領域,要建立一個能有效解釋事物因果的理論,必需排除「儀式系」而要深入地以「知識系」去建立理論;再取上面例子,必需探究「食豬腦補腦」涉及的營養成分和整個生物化學反應:按科學角度解釋,大腦每天都需要吸取很多營養,才足夠保持人體所需,包括身體機能的基本運作,以及在認知層面的功能,比如感官系統從環境中獲得的資訊,進入大腦後的知覺以及記憶、思考等複雜運作;的確,豬腦是高蛋白質食物,人體每天也需要吸取蛋白質,但是豬腦有很高的膽固醇,若人體吸取過多膽固醇反而有害,於是,如果認為豬腦能夠補腦而每日食一副,便會吸取過多膽固醇,及偏重某種食物營養,是對健康毫無益處;此外,食物被身體吸收的整個化學過程,需要用到營養學知識(包括人體對營養份子的微觀化學運作)去解釋,並不是單憑純觀察因果(食豬腦補腦)現象而斷言出一套理論。
因此,個人在因果圖中指出,過程以及當中一切微細東西(包括已知及未知的)和那些隨機事件,都可以構成某個獨特結果,要真正達到確立出理論,更需要在實驗中能夠成功地重覆相同結果。在因果圖的最尾部分,這是個人想象未來的「因果」,於講座中已簡單討論過,這裏不作解說。希望大家明白到,現今是科學知識年代,要學習一套學說,是必需要深入認識理論的確立過程;所以,個人鑽研玄學術數,經常會從其歷史發展及理論產生的過程著手,繼而更了解古人的觀點和想表達什麼。返回本文開端,講座是要闡明,先後天八卦演變過程內所包涵的道理,其實是與生活息息相關,先有這些生活道理,後來才引起古人去發展出專門的理論和學說;也不是像現時坊間那種以果倒因的方法,重「量」不重「質」地一味搜尋大「量」已發生事情的資訊,去「鑑操」連結那些自創和編造的理論,結果把不重質的理論說是「科學」。
我們應如何以科學精神獲得知識,繼而提升智慧呢?其實,除了追求大量數據和例子之餘,還非常需要重視當中的「質」,正如因果圖中,過程和當中涉及的實體實在東西(例如分子、元素、物理化學反應等)和那些隨機事件,任何一個細節都不能編造出來,也不可以純粹將因和果連結起來隨便說成理論,這樣才能建立一個可靠學說,反之亦然。最後,以四個提升智慧的簡單方法作為結尾:從生活見聞中提取資訊,深入思考有關資訊後轉為合乎科學的知識,將所得知識實踐運用,見證實踐過程當中任何變化;前三個步驟是循環不斷的,最後步驟是要經常反覆修正。假若一味抱持「莫思量」方式去面對人生,這肯定不可能提升智慧;再補充,曾聽過一句話「知識不是智慧」,意思指智慧一定要經歷「做」(好比修行)的過程,這句話是說明,若以集郵式地盲目採集不能確實使用的「知識」,都不可以得到真正智慧。
若要引用本文(包括改寫發表),請列明出處。
葉壽山 二零一八年十二月十七日